2015年12月21日,香港联合交易所(“联交所”)发布了《环境、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》(《主板规则》附录27及《创业板上市规则附录20;“ESG”或“指引”)的咨询总结文件。该文件明确了以下要求:
- 披露时间:上市公司必须每年披露ESG信息,披露期间应与其年报内容一致。新指引自201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实施。
- 董事会责任:董事会对公司ESG战略及报告承担全部责任,需评估并确定公司的ESG风险,确保建立有效的ESG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,并由管理层向董事会确认其有效性。
- 报告形式:ESG报告可包含在年报中、作为独立报告发布,或登载于公司网站。不论采用何种形式,ESG报告均应发布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上。若不包含在年报中,其发布时间应尽可能接近年报发布时间,不得晚于年报发布后三个月。
- 公司范围:ESG报告必须声明其覆盖的公司范围。如范围有变动,需描述新范围并解释变动原因。
- 报告原则:重要性、量化、平衡、一致性。
- 报告内容:1)声明公司ESG管理的方法、战略、优先次序及目标,并解释其与公司业务的相关性。2)描述11个环境及社会方面的政策及实践(自201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生效),以及披露环境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(自201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生效),若未披露需解释原因。
有效的ESG实施与披露,能为上市公司带来以下益处:
- 加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,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- 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品牌和形象,提高企业声誉。
- 满足政府、交易所及行业协会的监管要求,合规展示ESG绩效。
- 提升在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。
- 选择负责任的供应商,维护客户权益,提升客户满意度。
- 吸引并保留人才,注重员工成长。
- 持续对社区贡献,推动企业与社会共赢。
然而,上市公司在ESG实施与披露过程中,面临以下挑战:
- 高级管理层及董事会重视不足。
- 披露时限紧迫,管理职责不明确,缺乏管理流程、指标体系及统计手段,难以支撑绩效监控与披露。
- 指标落地工作专业性强,缺少专业人员。
- 数据积累不足。
- ESG绩效成绩不佳,优化改进需要较长时间,可能影响企业声誉。
- 实施建议
为更好地支持上市公司进行ESG准备,综合WDN多年ESG实施经验,提出以下建议:
- 明确管理职责:包括董事会、管理层、部门及下属单位。
- 加强沟通:结合利益相关方诉求和行业特色,识别ESG风险与管理重点,制定相应管理方针及策略,并落实到业务运营中。
- 建立ESG指标体系:用于衡量和监控管理绩效,为信息披露奠定基础。
- 制定改进方案:通过自身和行业数据对比,分析对标,提升管理绩效。
- 积累和比较数据:基于ESG指标及相关数据进行积累,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,为持续发展制定策略和计划。
WDN拥有专精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团队,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ESG服务,包括制定ESG战略、管理ESG风险、建立ESG管理体系、编写ESG报告以及提供ESG报告的独立鉴证服务。